越秀官网股票配资,广州2200年亘久不移的城市之心,埋藏着无数故事。2025年,“壹号见”栏目将以“解构·建构”越秀为核心,用“一城风烟”“折叠越秀”“历史锚点”3个主题,以不同“视角”对越秀进行创意式呈现。
第二季“折叠越秀”主题,将城市从整体概念中抽离出来,进行解构与再定义,让城市更加柔性与温情——乡愁不只在乡,也可以在城。
2024年,越秀区在第一批《广州市永久保护绿地名录》中,以16处上榜绿地居全市之首。公园之多,绿意之盛,使越秀区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城中绿肺”。从拥有百年历史的人民公园,到承载当代艺术气息的二沙岛艺术公园;从生机盎然的广州动物园,到满载童趣的越秀儿童公园,林荫水岸、花木扶疏,绿意在公园广场缓缓铺展,织就这座城市的呼吸节奏,也串联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。
百年来,园林的种子在越秀扎根,伴随城市的扩展、生活的更新,一寸寸长成今日满城绿意。一端连着古城的深处,一端迈向“生态+科技”的未来,而中间,是属于越秀人的日常与温情——是清晨跑道上的轻快脚步,是黄昏湖畔的欢声笑语,是城市肌理中最柔软的褶皱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越秀这片“绿野仙踪”,触摸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沉淀的绿色记忆。
图示:越秀区主要公园分布图
越秀公园始建于1927年,由七座山岗和三个人工湖组成,占地面积65.33公顷,是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。园内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,最高峰海拔70多米。
越秀公园多次入选“羊城八景”,元代“粤台秋月”、明代“粤秀松涛”、清代“粤秀连峰”“镇海层楼”、1963年“越秀远眺”、1986年“越秀层楼”、2011年“越秀风华”……景致名号足见越秀公园历代盛名不衰,风华常在。1950年6月,广州市设越秀区,也因区内有越秀山,故得雅名。
图示:越秀公园明城墙(左上)、“古之楚庭”牌坊(右上)、镇海楼(左下)、仲元楼(右下)(图/胡瀛斌)
越秀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不但有沉淀了逾七百年的羊城八景文化,更隐藏着从先秦至今长达2200余年的历史“彩蛋”。
公元前204年,赵佗建立南越国,自称南越王,筑王宫于广州城中(今中山四路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),又筑越王台于越秀山,为“三月三日修褉之处”。
唐末,南汉国皇帝刘䶮于越王台原址筑歌舞冈。明初,官府在歌舞冈原址修筑镇海楼,俗称“五层楼”,素有“五岭以南第一楼”的美誉。
2023年,在越王台遗址边、镇海楼前,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、广州市文联主办的“薰风自南”吟诵会启幕,古韵与新声交融,重现越秀古今文化风采。
丰富的人文景观遍布越秀公园,除镇海楼外,还有明代古城墙、四方炮台、伍廷芳墓、绍武君臣冢、王兴将军墓等文物古迹,中山纪念碑、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、光复纪念亭、仲元楼(广州美术馆旧址)、五羊石像、广东电视塔、越秀山体育场、金印游乐场等近现代景观,共绘越秀公园历史与时代的恢宏画卷。
图示:北秀湖游船(1967年,左上)、金印游乐场(1984年,右上)、迎春花会(1974年,左下)、西游记景区(20世纪80年代,右下),藏着谁的童年回忆?(图/越秀区国家档案馆)
步出越秀公园向南不远,即为中山纪念堂。园内有逾350年树龄的“木棉王”,以及白兰、黄葛树、南岭黄檀等11株古树名木。经过近百年的精心养护,中山纪念堂于2023年入选首批“广州市古树公园”名单,成为广州城市近代中轴线上首个获此称号的古树公园。
图示:三月,中山纪念堂“木棉王”盛放,宛若红霞。(图/越秀区融媒体中心)
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城市近代中轴线,是广州市政府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,被誉为“广州第一公园”,同时也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。从隋唐至明清,公园所在地作为省级政府用地已有过千年历史。
1918年,孙中山提出“花园都市”理念,倡议将此处辟为公园。同年,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,设公园成为当时五大施政事项之一,并“择定旧抚署为第一公园”。
1921年10月12日,“市立第一公园”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典礼,市民到者二十万人,昔日的官邸园林开始走向寻常百姓。建筑师杨锡宗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,采用中轴对称的几何图案式布局,营造简洁、明朗、华丽的园林空间。
1926年,公园更名为“中央公园”,1966年定名“人民公园”沿用至今。
图示:曾经的中央公园(1956年,上,图/越秀区国家档案馆)与现在的人民公园(下,图/胡瀛斌)
民国时期,人民公园是重要的文化与政治活动场所,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。
1923年8月12日,公园公布了游览规则,这是中国首个成文的公园管理规章,标志着现代公园管理制度的开端。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曾从意大利购回狮身人面白石雕像陈列园中,成为一段文化交流的掌故。
1924年3月8日,公园举办了中国近代首个大型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,吸引各界广泛参与;
1925年,广东省政府在此举行宣誓就职仪式;1929年,广州第一家广播电台——广州市播音台在这里正式开播,率先以无线电波传递粤韵金曲……
今日的人民公园占地面积6.1公顷,依旧保持意式庭园格局,设施完善。园门前那对清代汉白玉石狮,原为平南王尚可喜府第之物,后辗转至此,见证公园新生。
从1978年起,公园每年举办菊展、迎春花会和中秋灯会,成为市民休闲文化地。1999年,人民公园成为了广州市第一个免费公园。2023年,历史文化厅开放,全景式展示人民公园的百年历史。每逢晨昏,市民在此跳舞、踢毽、下棋,既有白发盲人演唱古老的南音曲调,也有cosplay爱好者拍照留念,新旧和谐并存于人民公园。
图示:节庆日,音乐亭前举行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(2000年,图/越秀区国家档案馆);闲时,这里也是市民休闲健身之地(2025年,图/胡瀛斌)。
海珠广场在人民公园南约1.2公里,坐落于广州城市近代中轴线与珠江滨江景观带交汇处,始建于1953年,是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,因地处海珠桥北侧和昔日海珠石东侧,因名“海珠广场”。1963年,海珠广场和北侧广州解放纪念雕像组成的城市景观,以“珠海丹心”之名入选“羊城八景”;1986年,再次以“珠海晴波”入选“羊城八景”。
华侨大厦(1957年建,今名华厦大酒店)、广州宾馆(1968年建,老广州人惯称为“27层”)、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(1959年建,今名海印缤缤广场)、谊园(1959年建,今改为星寰国际商业中心)等重要会展及酒店建筑环列于海珠广场外围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海珠广场不仅是广州、也是全国著名的对外贸易中心。
图示:华厦大酒店夜景(1991年,上)、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(20世纪60年代,中)、绿草如茵的海珠广场(1984年,下)(图/越秀区国家档案馆)
对于越秀区的居民而言,海珠广场不仅是公共空间,更是他们心中的“客厅”。夏天傍晚,在广场草坪,一家人坐着凉席聊天纳凉,北侧陈列馆顶楼的“小太阳”像客厅里的吊灯,把草坪照亮。许多家庭的相册中,都珍藏着以广州解放纪念像为背景的全家福,这些照片不仅是家庭记忆的载体,更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。
如今,地铁“海珠广场”站的便利交通,使其成为连接广州老城区与现代都市的枢纽,广场上的文化活动吸引着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,展现了广州的活力与包容。
图示:海珠广场的日与夜(图/越秀区融媒体中心)
在许多越秀孩子的童年时光里,越秀儿童公园和广州动物园承载着一段美好回忆。
越秀儿童公园的前身是位于中山路334号的广州市儿童公园,2001年,因原址挖掘出文物,公园迁址至人民南路88号,并于2005年1月1日完成重建。2014年,广州市儿童公园正式更名为广州市越秀儿童公园,同时启动重新规划和升级改造工作,最终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开园迎接游客。
占地面积1.369公顷的儿童公园绿树茂盛、花架遮荫,游乐项目丰富,总能让孩子们流连忘返,也是一代广州人童年回忆中的经典场景。
图示:旧广州市儿童公园(上,图/越秀区国家档案馆)、现越秀儿童公园(下,图/胡瀛斌)
广州动物园则是一扇通往自然世界的大门。广州动物园建于1958年,占地面积36公顷,目前保育野生动物400多种5000多头(只)。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博士介绍,“广州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课堂系列科普活动超700场,包括校外课堂、亲子课堂、实践课堂、科普大讲堂/动物故事会等。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,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。”
孩子们在这里看大熊猫打滚、大象喷水,喂长颈鹿吃树叶,争着和齐刘海白狮“阿杭”合影,不仅好奇心得到满足,热爱生命的种子也在心中悄然播下。
图示:无论大小朋友,都无法抗拒动物们天然的可爱气质。(图/广州动物园)
无论是越秀儿童公园的欢声笑语,还是广州动物园的科普启迪,这两个地方早已融入广州人的生活——它们不仅是童年的鲜明符号,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桥梁,提醒人们既要珍惜简单纯粹的快乐,也要守护自然生灵。
东风公园位于广州大道北与水荫路交汇处北侧,占地面积4.5公顷,其中草坪绿地达3公顷,公园以开阔的大草坪为基底,搭配高低错落的棕榈科植物与富有岭南特色的花木,形成了开阔、幽雅、别致的自然景观。
因越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坐落于此,东风公园成为无数“新人”爱情旅程的起点,也因此被赋予了独特的浪漫属性。近年来,东风公园融入“花城有囍”主题元素,精心设计“丘比特”“对鹅”等爱情主题雕塑、“幸福之门”拱门等艺术装置,每一处造景都寄托着对“新人”的美好祝福。
图示:“森系”风格的户外颁证厅与自然园林景观浑然一体,共同勾勒出一道充满仪式感的浪漫风景线。
快节奏的都市生活,使人们对乡野自然愈发向往。幸运的是,在广州市中心的二沙岛上,坐落着三个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——广州发展公园、二沙岛艺术公园与传祺公园,绿树、草坪、鲜花、小径与广场交织成一幅幅宜人画卷,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无需远行、即可感受“城中桃源”的诗意之境。
图示:在公园的时光,总是悠闲又别有意趣。(图/胡瀛斌)
广州发展公园位于二沙岛中部,占地面积12.92公顷,是岛上最大的公园,由东西朝向的三幅绿地改造而成。绿树掩映下的大片草坪,早已成为广州市民露营、野餐的首选地。市民们席地而坐,尽情亲近自然气息,或远眺珠江新城的摩天楼群,惬意而自在。
图示:发展公园(图/黄剑)
传祺公园位于广州发展公园的东北侧,东临广州大桥,占地面积7.8公顷,是岛上最富野趣的公园。园内林木葱茏,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,仿佛步入“绿野仙踪”的梦境。传祺公园在树干上特设多种形态的木质昆虫小屋,屋体错落有致,布满孔洞,成为小昆虫们温暖而安全的港湾。
图示:传祺公园(图/黄剑)
二沙岛艺术公园位于岛屿最东端,占地面积3.65公顷,通过人行桥可东通天河区海心沙,南接海珠区广州塔。二沙岛艺术公园以“钻石”造型为构思,打造出大片钻石型草地,不仅是“野餐天花板”和“遛狗圣地”,更是拍摄广州塔、定格城市美景的绝佳机位。
图示:艺术公园(图/胡瀛斌)
越秀区的公园,不仅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宝地,更是承载历史、文化与市民情感的时光之镜。从中山纪念堂的“木棉王”到越秀公园的历史遗迹,从海珠广场的“城市客厅”到二沙岛的田园诗意,这些公园串联起广州的过去与现在,深藏着一线城市迈向国际都会的演变轨迹。
无论是晨光中的欢笑,还是暮色里的回忆,越秀的每一片绿地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包容,邀您漫步其中,感受属于广州的诗意与烟火。
来源:越秀融媒精品创意工作室
执行:吕兆球、李若瑄、卓文杰、康刘伟
摄影:方瀛
编辑:陈紫泳
校对:张龄丹、龚湘怡
责编:姚瑶、蒋锦彤
编审:詹苹苹
签发:刘荣武 官网股票配资
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